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案例分析考點:軟件測試
1、軟件測試是軟件質量保證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在將軟件交付給客戶之前所必須完成的步驟。目前,軟件的正確性證明尚未得到根本的解決,軟件測試仍是發(fā)現軟件錯誤和缺陷的主要手段。軟件測試的目的就是在軟件投入生產性運行之前,盡可能多地發(fā)現軟件產品(主要是指程序)中的錯誤和缺陷。測試并不僅僅是為了要找出錯誤。通過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和錯誤的分布特征,可以幫助項目管理人員發(fā)現當前所采用的軟件過程的缺陷,以便改進。同時,這種分析也能幫助我們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檢測方法,改善測試的有效性。沒有發(fā)現錯誤的測試也是有價值的,完整的測試是評定軟件質量的一種方法。
2、軟件測試方法一般分為兩大類,分別為動態(tài)測試和靜態(tài)測試。
(1)動態(tài)測試:動態(tài)測試指通過運行程序發(fā)現錯誤,分為黑盒測試法、白盒測試法和灰盒測試法等。
(2)靜態(tài)測試:靜態(tài)測試指被測試程序不在機器上運行,而采用人工檢測和計算機輔助靜態(tài)分析的手段對程序進行檢測。靜態(tài)分析中進行人工測試的主要方法有桌前檢查(Desk Checking)、代碼審查和代碼走查。經驗表明,使用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發(fā)現30%~70%的邏輯設計和編碼錯誤。
3、根據測試的目的、階段的不同,可以把測試分為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確認測試和系統測試等幾類。
4、每個測試用例應包括名稱和標識、測試追蹤、用例說明、測試的初始化要求、測試的輸入、
期望的測試結果、評價測試結果的準則、操作過程、前提和約束、測試終止條件。
5、軟件測試的管理包括過程管理、配置管理和評審工作。
6、軟件在測試時應遵循要盡早并且不斷地進行測試、測試用例應由測試輸入數據和與之對應的預期輸出結果這兩部分組成、程序員應避免檢查自己的程序、設計周密的測試用例、注意測試中錯誤集中的現象、嚴格執(zhí)行測試計劃,排除測試的隨意性、對測試錯誤結果一定要有一個確認的過程、妥善保存測試計劃,測試用例,出錯統計和最終分析報告等8個原則。
相關試題:結合本案例,請幫助測試工程師從測試目的、測試對象、測試內容、測試過程、測試用例設計依據、測試技術 6 個方面設計核心產品3.01版本的系統測試方案。
閱讀下列說明,回答問題1至問題4,將解答填入答題紙的對應欄內。
【說明】
A公司是提供 SaaS 平臺服務業(yè)務的公司,小張作為研發(fā)流程優(yōu)化經理,他抽查了核心產品的配置管理和測試過程,情況如下:項目組共 10 人,產品經理小馬兼任項目經理和配置管理員,還有7名開發(fā)工程師和 2 名測試工程師,采用敏捷開發(fā)的方法,2周為一個迭代周期,目前剛剛完成一個 3.01 版本的上線。
小張要求看一下配置管理庫,小馬回復:“我正忙著,讓測試工程師王工給你看吧,我們 10 個人都有管理員權限”。小張看到配置庫分為了開發(fā)庫和產品庫,產品庫包括上線的3個大版本的完整代碼和文檔資料,而且與實際運行版本有偏差。小版本只能在開發(fā)庫中找到代碼,但沒有相關文檔,而且因為新需求迭代太快,有些很細微的修改,開發(fā)人員隨手進行了修改,文檔和代碼存在一些偏差。
小張策劃對產品做一次 3.01 版本的系統測試,以便更好的解決研發(fā)流程和系統本身的問題。
【問題 2】
結合本案例,請幫助測試工程師從測試目的、測試對象、測試內容、測試過程、測試用例設計依據、測試技術 6 個方面設計核心產品3.01版本的系統測試方案。
溫馨提示:因考試政策、內容不斷變化與調整,信管網網站提供的以上信息僅供參考,如有異議,請以權威部門公布的內容為準!
信管網致力于為廣大信管從業(yè)人員、愛好者、大學生提供專業(yè)、高質量的課程和服務,解決其考試證書、技能提升和就業(yè)的需求。
信管網軟考課程由信管網依托10年專業(yè)軟考教研傾力打造,官方教材參編作者和資深講師坐鎮(zhèn),通過深研歷年考試出題規(guī)律與考試大綱,深挖核心知識與高頻考點,為學員考試保駕護航。面授、直播&錄播,多種班型靈活學習,滿足不同學員考證需求,降低課程學習難度,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發(fā)表評論 查看完整評論 | |